在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患者老刘向主任医师吴昊教授吐露了担忧:“吴教授,我跑了好几家医院,专家都说我这个情况得做两次手术。如果一次做完,声带前面容易粘住,以后说话可能还是哑的,甚至影响呼吸,再做手术效果也不会好……”
电子喉镜检查结果显示,老刘的双侧声带全长呈现高度水肿,如同松软的“大象耳朵”。“你的声带任克间隙内充满了粘液样和凝胶样的物质,声带上皮也过剩,”吴昊教授耐心解释道,“过去你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分次手术,不过呢,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微创技术先制作一个微瓣,然后缝合创面,一次手术解决双侧声带病变,不必分两次做。”这番话让老刘放下了心头大石。

完成术前检查后,老刘如期接受手术。吴昊教授团队借助支撑喉镜和显微镜,精确切除了声带多余黏膜及细胞外基质,将剩余黏膜制成黏膜瓣,在咽喉的狭小空间内,精准对合了声带分层结构后,以比头发丝还细的缝线同时完成双侧声带的显微缝合。术后第二天复查喉镜,老刘的声带黏膜对合良好,发音明显改善,他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
据吴昊教授介绍,传统手术为防止声带粘连常需分两期进行,吴昊团队率先开展的支撑喉镜下显微缝合技术,一次手术即可解决问题,不仅患者的负担轻了,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减少瘢痕形成、促进愈合,有效的保留了声带的振动与发音功能。声带长度不足两厘米,结构极为精细,而这个操作又是在一个长约20厘米,直径2-3厘米左右的喉镜管腔中进行,显微镜下任何微小抖动都会被放大,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显微外科功底、深厚的喉部解剖知识,以及大量练习积累的“蝉翼绣花”般的稳定手感。通过追求极致,提升自我的技术水准完美的完成这样一个超精细的操作一直是我们在嗓音外科工作中的目标。
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嗓音疾病患者日益增多。特别是直播从业者等需长时间用声的人群,每日持续发声超过五小时,过度用嗓极易导致声带损伤。专家提醒,嗓音是人际交流的宝贵工具,若出现持续声音嘶哑,应尽早就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科学保护嗓音健康。
(供稿: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