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这份信任挽救了生命!九旬患者家属:“我们遇到贵人了!”
发布时间:2025-10-21 阅读:509次

  “范医生真是老爷子的福星,我们真是遇到贵人了!”近日,通大附院行政办公室接到了电话,表扬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范勐慷。电话里,患者家属动情地讲述了患者三次住院经历,在通大附院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团队的精心治疗下,超高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的故事。

  90岁高龄的缪老伯,患有高血压。去年9月,他因心衰、心肌梗死在我院急诊就诊,随后入院治疗。在心血管内科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其左主干严重狭窄,并伴有两支血管弥漫性狭窄,近乎完全闭塞。患者超高龄,家属担心手术风险高,商量后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幸运的是,缪老伯在精心的药物调整下,一度病情平稳。
  今年5月,缪老伯再次因胸痛、心肌梗死、心衰入院。复查造影发现,其血管病变严重,左主干90%严重狭窄,一根重要的分支前降支钙化病变,近乎完全闭塞。左主干是心脏供血的核心要道,一旦此处堵塞,患者将面临即刻的生命危险。
  “我们都听你们的。”家属对冠状动脉团队充满信任。经团队讨论,并与家属进行了深入交流,由于单纯药物保守治疗显然已无法满足挽救生命的需要,家属始终不同意冠脉搭桥,因此冠脉介入治疗成为了唯一选择。
  待患者病情稍平稳后,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支持下,团队在极短的时间内,为缪老伯进行了左主干支架植入,成功保住了患者的生命。术后,缪老伯恢复良好,即刻效果显著,随后顺利出院,身体状况较为稳定。
  然而,7月,缪老伯又出现间断胸痛症状,在门诊复诊但未住院治疗。随后不久,缪老伯活动后心绞痛症状再次出现,9月他从急诊入院。复查造影显示,原先放置支架的部位状况良好,但前降支狭窄较前进展,且前降支的一根重要分支也需要积极保护。“如果说前一次手术是为了挽救生命,为后续治疗提供机会;这次的手术需要精细的处理,让患者心绞痛发作更少,生活的更好。”这是团队的一致决定。
  考虑到患者年龄过大,原计划采取简单处理方式,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分支岌岌可危,必须采用更为复杂的术式来保全血管。范勐慷通俗地解释道:“这就好比一条大路旁边还有一条重要的小道,清理大路上的垃圾时,有可能会把垃圾堆到小道上。我们采用的术式就是在两根血管上都放置支架,这样分支和主支都能得到较好的保护。”DK-Crush技术是一种经典的术式,可以很好的保护主、分支,但手术步骤相对复杂,耗时长,对超高龄患者耐受性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主任医师耿海华、医师卓建的协作下,冠状动脉介入团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手术,患者也平稳、安全地度过了难关。

右一为副主任医师范勐慷

  范勐慷回忆道:“当时患者家属为了求个心安,多次给我发红包,被我拒绝后又想送些特产。我能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但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是身为医生应该做的。患者病情凶险,超高龄,对我们来说都是挑战,家属和我们都没有退缩,大家目标一致,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现在的成果。”
  “你的决定,我们很满意!”术后,缪老伯的胸痛症状得到缓解,现已好转出院,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通大附院心血管内科将继续秉承医者仁心,守护江海百姓的健康。
  (供稿:居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