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需要卧床休息,现在自己能走,每天早上还出去跑跑呢。”“多亏了林主任妙手回春啊!”近日,87岁的吴老伯在家人陪同下,来到通大附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林赠华门诊复查,言语间满是欣慰。
吴老伯此前并无基础疾病,但突发贫血,伴有严重乏力,稍一活动就气喘吁吁,病情较为复杂。今年1月,他曾在外院就诊,检查显示存在单克隆球蛋白增多,且存在重度贫血。尽管外院完善了相关检查,却始终无法明确诊断,也就难以实施针对性的治疗。经人介绍,吴老伯转诊至林赠华处。
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并获得同意后,林赠华为吴老伯完善了一系列检查,确诊为罕见的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合并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进一步深入检查后,找到了PRCA背后的真正原因——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按照标准指南治疗方案,林赠华为吴老伯采用环孢素A等进行治疗,但评估的疗效并不理想,吴老伯只能持续依靠输血支持治疗,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林主任,当前治疗效果不理想,您看要怎么办。”家属忧心忡忡地表示。
针对这一罕见病症,林赠华与家属沟通说明:目前诊疗指南中暂无适合吴老伯的其他治疗方案,但团队在学术会议上了解到过相关治疗方案,可尝试采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我们愿意试一试!”治疗启动后,吴老伯的血红蛋白水平逐步回升,从最低时的52g/L升至108g/L,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新方案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到正常水平
林赠华介绍,该靶向药物目前在市场上可正常购买,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吴老伯此前未得到有效治疗,一方面是由于外院未能明确诊断,另一方面即便确诊,也可能因缺乏用药经验而未敢尝试。作为中国血液病联盟再障协作组副组长单位、江苏省医学会红细胞疾病学组组长单位,我院血液内科依托学科优势,长期保持与国内外同行的密切交流,及时掌握领域内的最新诊疗进展。此次针对吴老伯的治疗,是我院首次应用该靶向药物治疗此类罕见病,也为复发难治PRCA病例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如今,吴老伯从长期卧床不起、需要人照顾的状态,转变为脱离输血,能够自己行走、散步,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后续他只需门诊定期复查,坚持口服药物治疗,并持续追踪即可。
罕见病虽“罕见”,却关乎每个患者家庭的希望。通大附院血液内科将继续秉持探索与创新精神,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不断钻研新技术、新方法,努力提升罕见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让更多被罕见病困扰的患者看到希望,让罕见病真正被看见、被重视。
(供稿:居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