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没劲、肌肉酸痛……13岁女孩小红(化名)的身体仿佛一块“漏电的电池”,电量总是快速耗尽。更奇怪的是她体内一种关键元素——血钾,无论怎么补充都像水渗入沙地一样留不下来。这困扰小红和家人许久的“怪病”,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近日,通大附院儿科团队经过层层排查,最终锁定了一位罕见的“电解质神偷”——Gitelman综合征。
  少女乏力求医 层层筛查觅真凶
  起初,家长以为孩子只是普通的发热,但检查发现血钾、血镁明显偏低,在常规补钾治疗后,血钾仍难以维持正常水平,血镁也偏低。这一异常情况引起了儿科主任医师蔡晋的警惕:“孩子不是简单的低钾,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复杂的原因。”
  蔡晋详细追问病史并查阅资料,发现小红此前曾因肺炎在外院住院,检查显示血钾低,虽经补钾短暂恢复,但停药后迅速回落至3.05mmol/L(正常值3.5-5.5mmol/L),且长期口服补钾效果不佳。结合其尿钾超标的线索,蔡晋高度怀疑小红可能患有Gitelman综合征——一种常被忽视的肾小管遗传病。
  精准用药护航 个体方案守健康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蔡晋团队为小红安排了一系列精准检查:血液检测发现其血钾、血镁、碳酸氢根偏低,肾素和醛固酮升高;尿液分析显示尿钙显著降低;氢氯噻嗪试验结果异常;基因检测最终证实患儿存在SLC12A3基因双突变。这些结果均指向Gitelman综合征的诊断。

右二为主任医师蔡晋
  “这个病就像体内有一个‘小偷’,不断‘偷走’钾、镁、钠等电解质,导致孩子出现乏力、手脚发麻,甚至肌肉抽搐等症状。”蔡晋解释说,“很多家长会误以为孩子是疲劳或生长痛,容易延误诊治。”
  长期管理可期 悉心呵护稳成长
  尽管Gitelman综合征目前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管理,患儿完全可以正常成长。蔡晋为小红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在药物方面,使用氯化钾缓释片精准补钾,配合易吸收的镁剂(如门冬氨酸镁)纠正低镁;在生活方式上,建议适当摄入香蕉、菠菜、薯类等富钾食物,不必严格限盐,并保证充足水分。
  经过数月的规范治疗与定期复查,小红最近一次复诊时血钾、血镁等指标均已维持稳定,乏力症状明显改善。
  蔡晋提醒,若孩子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手脚发麻、肌肉抽搐等症状,尤其在常规补钾效果不佳时,家长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儿童专科就诊,早诊断、早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供稿:黄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