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的血液从医生的手臂缓缓流出,静静流入患者的身体。这不仅是一次医疗救助,更是一场厚重的生命馈赠。粉色的信纸,感激的字迹从患者心底流淌而出,无声流入医生的心田。这不仅是一次真情回响,也是一页温暖的医患记忆。近日,正在我院接受临床住培的2025级专硕研究生薄云霄,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患者余先生亲手写下的感谢信。

“这份雪中送炭的善举,让我们全家都倍感温暖”
信纸展开,朴素的字迹却蕴含着千钧之力:因住院手术急需血液支持,可家人因贫血无法献血,正当我们陷入焦急与无助时,你得知情况后主动伸出援手,无偿献血,这份雪中送炭的善举,让我们全家都倍感温暖……你的热血不仅为我的手术安全提供了保障,更让我在病痛中感受到了陌生人给予的珍贵善意。
“直接选择了最大献血量”
收到感谢信时,薄医生憨憨一笑:“其实没想太多,看到他们那么着急,就觉得应该做点什么。”
那天,他在脊柱外科轮转,临近下班时无意中听到患者家属王阿姨(化名)提到——她弟弟因骨盆骨折住院急需用血,但她已年过六十,丈夫远在外地打工,儿子前几年因尿毒症离世,实在不知如何是好。“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清楚失独老人的生活本就不易,这样的变故更是雪上加霜,”我主动上前说:“实在找不到人,可以来找我。”
当晚,王阿姨联系上薄医生,他二话不说,陪她去血站办理互助献血手续。献血时,他没有犹豫:“从医学角度,我清楚这类手术的用血需求,所以直接选择了最大献血量——400毫升。”

一碗水饺,一份温情
献血后,王阿姨想请他吃饭表达谢意,薄医生婉拒了:“家里看病开销大,能省一点是一点。”最终他只接下老人从家里带来的一碗水饺,“王阿姨说,我和她儿子年纪差不多……那一刻,我心里特别触动。”出院前,薄医生亲手为他们整理并转交住院记录。

右一为薄云霄
医者仁心,是他不变的选择
这是薄医生第三次献血。早在第一次献血时,他就已经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一袋血,是患者走上手术台的“通行证”,也是支撑一个家庭的希望。而对薄云霄而言,用专业知识救治病人是职责,以满腔热血为生命护航亦是担当。
这场关于生命与责任的双向奔赴,成为薄医生从医路上温暖的“成人礼”,也是和谐医患关系最生动的写照。
在我院,还有许多像薄医生一样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守护生命、传递温暖,默默践行着为千万江海百姓的健康与生命保驾护航、为千万江海百姓享受美好生活提供更高生命质量和更长生命周期的初心与使命。
生命之水,因热血而奔流不息;医学之路,因感恩而温暖长存。
(供稿:蒋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