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室的灯光,永远白亮如昼。在这里,每一次呼吸都在与死神拔河,每一次按压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护士,我时刻提醒自己:稳住,要一步一步来。
上一轮的夜班,一位老年患者被120推进抢救室,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组长邢老师迅速到位,与120交接后,清脆的声音在抢救室里响起:“来了一个呼吸困难的患者,监护仪接上,准备抽血气。”她的指令清晰明确,瞬间激活了整个团队。我立即为患者接上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只有65%。“邢老师一边通知值班医生,一边分工,“小王这次你来负责无创呼吸机准备。”在等待血气结果的间隙,我开始准备无创呼吸机,连接好电源和氧源。手有些发抖,这时黄老师走过来:“别急,按照培训的步骤来。先安装管路、湿化罐,最后连接面罩。”我深吸一口气,按照记忆中的步骤,一步步完成准备工作。血气结果出来了,氧分压56mmHg,二氧化碳分压98mmHg,情况危急。邢老师立即汇报医生,医生迅速地调节好了呼吸机参数,黄老师和我一起为患者带上了无创呼吸机的面罩。然而,当呼吸机开始工作后,患者爷爷不能配合使用无创呼吸机,血氧饱和度不升反降。我有些慌乱,看向邢老师。她站到我身边:“你来指导患者调整呼吸,呼吸机会配合他的呼吸的。”在她的鼓励下,我俯身对患者说:“爷爷,放慢呼吸,呼吸机会配合您的。”黄老师在旁补充指导:“观察一下呼吸机的报警。”渐渐地,患者爷爷掌握了节奏,血氧饱和度开始稳步上升。
半小时的生死竞速,患者终于转危为安,呼吸渐渐平稳下来,家属紧紧地攥着我的手说:“小伙子,真的谢谢你们!”这句简单的感谢,比任何赞美都动人,看着患者爷爷逐渐平稳的呼吸,我也松了口气。家属的感谢让我感动,但更让我珍视的是团队老师们给予的指导与支持。
如今,我依然是个新人,但已不再害怕。因为在这个团队里,一次谨慎的操作都被认可,一次细心的观察被鼓励,让我更勇敢地成长。
(供稿: 东区急诊抢救室 王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