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反复高烧20多天险丧命!根源竟在这里——
发布时间:2025-11-27 阅读:197次

  “真没想到还能健康出院,通大附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11月25日,73 岁的王先生紧紧攥着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秦卫的手,眼眶泛红,激动得声音发颤。时间回溯到一个月前,那时的王先生正深陷在病魔的泥沼中苦苦挣扎。
  反复高烧,“心脏炸弹”随时引爆
  10月初王先生突然发热、寒战不止,高烧如汹涌的潮水般将他彻底淹没,体温一路飙升至39℃以上,整个人滚烫得像块烧红的烙铁,意识也渐渐模糊;气喘如破旧风箱发出的嘶鸣,每一次呼吸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在外院使用抗生素治疗多日,症状稍有缓解后又急转直下。10月20日,由外院紧急转至我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彬为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迅速诊断为“脓毒血症”,而心脏超声检查更发现了致命隐患——心脏瓣膜上附着豆腐渣一样的赘生物,细菌感染侵及了心脏瓣膜,王先生患了感染性心内膜炎。
  结合进一步检查,王先生最终被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赘生物、二尖瓣反流、充血性心力衰竭、脓毒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多项重症叠加,心脏功能逐渐变差,全身情况恶化,如同多颗“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果断决策,重建心脏阀门
  “患者的二尖瓣上因为感染而形成了大量的赘生物,最大的赘生物更是达到了13毫米,大而脆的赘生物极易碎落成为感染栓子,随血流冲到全身其他重要脏器,容易造成重要器官的梗死及严重感染,若不及时手术,赘生物脱落可能导致脑梗、内脏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前来会诊的秦卫当机立断,联合感染性疾病科、麻醉手术科等多学科团队制定急诊手术方案。

左二为主任医师秦卫

  术中打开心脏后,团队发现主动脉瓣已被细菌严重侵蚀,瓣膜功能毁损致严重关闭不全,团队小心翼翼切除病变瓣膜、彻底清除感染组织、植入人工主动脉瓣,二尖瓣瓣叶上亦是长满了赘生物,随后切除受损的二尖瓣,植入人工瓣膜,同时修复三尖瓣,历时三小时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
  险关重重,多学科接力守护
  术后新的挑战接踵而至,转入重症监护室的王先生因长时间疾病消耗,抵抗力薄弱,术前的肺部感染加重。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新龙多次调整治疗方案,通过精细化抗生素管理、精准液体调控、痰液引流等治疗手段,一步步帮他闯过感染关。“每一步治疗都需权衡风险,既要控制感染,又要保护脆弱的心、肺、肾功能。”陈新龙坦言。经过20余天团队日夜监护,王先生生命体征终于平稳,顺利转回普通病房。

右一为主任医师秦卫

  类似的生命救援,还在不断上演。隔壁病房27床的王女士因反复发热30多天辗转求医,期间心脏赘生物突然脱落引发脑梗,甚至求医至外地,却屡遭婉拒。转至我院时已命悬一线,神志不清、心衰、发热,并伴有肾功能衰竭。
  “赘生物就像心脏里的‘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再次脱落,导致重要脏器梗死,必须尽快手术清除。”秦卫向家属详细说明病情及手术风险后,判断仍有抢救希望,当即急诊手术。术中团队为她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成功切除感染病灶。“这类手术堪称在心脏‘核心地带’作业,对精度和速度要求极高。”秦卫解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瓣膜已被细菌侵蚀,手术既要彻底清除感染组织,又要精准修复或置换受损瓣膜,就像在“带病的心脏”上做精细修补,对团队技术和多学科协作能力是极大考验。

图为主任医师秦卫团队

  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感染性心内膜炎进入高发期,近期秦卫团队手术救治了十多例类似患者。秦卫特别提醒,“心脏瓣膜有基础疾病、反复发热或接受侵袭性操作(如拔牙、穿刺、透析)的人群,要格外注意心脏内感染。反复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症状时切勿拖延,及时就医,早期干预能极大降低治疗难度和风险。”
  (供稿:吴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