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于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问答 |
|
发布时间:2010-8-11 阅读:6414次 |
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和N)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H16),神经氨酸酶9个亚型(N1—N9)。目前,已从猪身上分离到四种主要的亚型:H1N1、H1N2、H3N1和H3N2。 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猪群中全年可以传播,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低(猪的病死率为1%—4%)。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病毒,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甲型H1N1病毒,可以人传染人。
2.甲型 H1N1 流感的传染性如何? 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在人际间传播,人群普遍易受到感染。 甲型 H1N1 流感传染性和传播方式与季节性流感非常相似,从出现症状前 1天到发病后7 天都具有传染性。有些人感染病毒后可不出现症状,但在带毒状态下可将病毒传给他人。
3.甲型 H1N1 流感是如何传播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4.甲型H1N1流感传染期与潜伏期如何? 有资料表明,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传染期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若病例发病7天后仍有发热症状,表示仍具有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的传染期可能长于7天。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多为1-3天。 5.哪些是甲型H1N1流感易感人群与高危人群? 普遍易感。患者多数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目前报道以青壮年为主,应注意老人和儿童。 从事养猪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养猪、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以及接触猪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常发生在冬春季节,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 6. 甲型H1N1流感对哪些消毒剂敏感? 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7.甲型H1N1流感有哪些临床症状与体征?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咯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 或腹泻。约10%病例可不发热。 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被诱发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8.甲型H1N1流感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2)抗病毒治疗:研究显示,此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扎那米韦(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对于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病情趋于自限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无需积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高危病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治疗。对于需要使用奥司他韦治疗的病例,应尽可能在发病48小时内用药(36小时内最佳),疗程为5天。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3)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及中医辨证治疗。
9. 为防止自己患病可采取何种措施? 要尽量维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好的精神心理状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喝足够的液体和食用有营养的食物。避免密切接触有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的病人。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丢进垃圾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咳嗽或打喷嚏后。酒精类洗手液会更有效。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 如果患上流感,建议留在家中不要上班或上学,并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以避免传染。
10. 医务人员防护甲型H1N1流感的原则有哪些? 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的防护依据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按照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11.医务人员防护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诊疗操作中感染风险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 (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3)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12.控制甲型H1N1流感院内感染主要消毒措施有哪些? (1)空气消毒。 (2)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3)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4)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5)甲型H1N1流感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6)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 (7)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 (8)严格的终末消毒处理。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感染办 2009年8月28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