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内分泌科崔世维:糖尿病防治的现状与希望
发布时间:2011-3-28 阅读:6841次

  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是一个糖尿病患病率高发国家。30年前,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只有0.67%。近二十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攀升,根据最近我国正在进行的糖尿病患者率调查初步资料估计,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率已经超过了10%,比30年前提高了十倍以上!事实上,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南通人大约有糖尿病患者60万人,另外还有60万人处于“准糖尿病状态”。
  虽然糖尿病的患者率高、人数多,但是因为轻中度(早中期)的糖尿病几乎没有临床症状。所以,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知晓率低。大约有2/3的患者即使明确诊断了糖尿病,也因为没有什么自觉症状而忽视治疗。所以,目前尽管南通市有60万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但实际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却寥寥无几。
  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全世界的糖尿病专家一致认为:“如果没有并发症,糖尿病对人类不会构成危害。”可是糖尿病的后期就是要发生众多危及生命、降低生活质量、丧失劳动能力的并发症。临床医学把这些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与慢性并发症。前者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昏迷、糖尿病乳酸酸中毒和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后者包括中风、视网膜病变、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胃轻瘫、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足病等等。过去人们一直对糖尿病与心脑血管之间的关系不清楚,近十年国外的研究发现,有2/3的中风与心肌梗死与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而国内的研究则发现,大约有4/5的中风和心肌梗死与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糖尿病多种多样的并发症,不仅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增加了无穷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威胁着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质量与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联合国的极大关注。2006年12月12日,联合国专门召开了一次联合国首脑会议,决定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要求各国政府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开展糖尿病防治工作。这是有史以来第二次联合国首脑会议讨论疾病的防治问题(第一次会议是关于爱滋病防治)。
  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预防糖尿病发生(一级预防),二是防止糖尿病并发症(二级预防),三是防止糖尿病并发症致残致死(三级预防)。
  近几十年来,人们的生活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能量过度摄入的同时,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过程中的体力消耗却大幅度下降,结果是大量脂肪在体内积聚。脂肪沉积于胰腺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减损;沉积于肝脏和肌肉导致胰岛素作用减损(胰岛素抵抗)。以上病理生理过程的后果,轻者发生糖调节受损(准糖尿病状态),重者发生糖尿病。所以,防止糖尿病发生的最好办法,是日常生活与日常工作中,以一种防微杜渐的态度,密切注意控制热卡摄入与增加体力活动,经常保持体重与体态于理想状态。二十年前开始的中国“大庆研究”结果,给世人发出了一个可喜的信息,对于已经进入“准糖尿病”状态的患者,通过积极的饮食控制与增加运动,不仅可以阻止和延缓其向糖尿病方向的发展,还可以使部分患者恢复到正常状态。此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研究结果都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大庆研究”的结果。所以,糖尿病的一级预防要点就是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杜绝超重与肥胖。
  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的患者,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呢?全世界的糖尿病学家经过30多年的研究,达成了如下共识:积极稳妥地降糖治疗,将空腹与餐后血糖水平维持于接近正常的状态,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基石,同时还要控制血压和血脂与目标水平。在此基础上,长期使用血小板解聚药(阿司匹林等),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关键是控制体重。在良好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取得减重减肥效果的基础进行药物,事半功倍;反之亦然。所以,糖尿病的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要点就是通过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积极减重,控制与维持血糖、血压和血脂于目标水平,终身使用血小板解聚药。
  现在看来,糖尿病防治技术并不十分复杂。通大附院对部分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注册登记,初步结果分析显示,部分患者与经治医生密切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显著,体重能够逐渐达标与接近达标,所以只要花较少的钱用于药治疗调整,有些患者甚至完全摆脱药物治疗。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患者不重视,甚至完全忽视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结果药物越用越多,医疗花费越来越多,但是治疗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流行令人担忧,防治效果存在极在的提升空间。未来的希望在于,政府、医护人员、广大市民密切合作,坚持科学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远离肥胖与超重;这样对于健康者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作用,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的患者达到抽薪止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