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患者秦先生康复出院,作为通大附院开展的第一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他深深体会到自己的生命凝聚着通大附院医务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恶性淋巴瘤 恰逢新技术
秦先生8个月前在通大附院确诊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这是一种造血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常规的化疗不但让他掏空了家底,而且效果一般,因为此类型的疾病用普通方案化疗5年的总体生存率不超过41%,秦先生和家人甚至陷入了绝望。2010年9月份,刘红主任电话告诉他,通大附院血液内科准备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此技术的成功实施能使他所患的淋巴瘤5年总体生存率提高至79%,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治疗费用,于是,2010年11月18日,秦先生满怀希望再次入院。
全院总动员 确保移植成功
为了秦先生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顺利开展,血液内科多次举行科内讨论和协调,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细致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院领导也高度重视,专门召集血液内科、医务处、护理部、输血科、药剂科、放疗科、楼宇科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协调会议,为此项技术开展提供力量支持。
移植过程由刘红主任亲自挂帅,血液内科的医务人员和血液实验室老师经常加班加点,保证患者的自体干细胞采集和冻存等工作顺利进行,有时从傍晚忙碌到次日凌晨2点多;层流病房和血液科两个病区的白衣天使对患者精心护理,转送、交接患者等配合工作一丝不苟。秦先生在住院期间从未有高热、出血等不适,安全度过了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干细胞采集、预处理和回输等阶段。2011年1月11日,秦先生从层流病房转至普通病房,这标志着他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成功。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福更多患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经过大剂量化疗/放疗预处理后,将预先保存的自身造血干细胞经静脉输注到受者体内,使其重建造血和免疫,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通大附院血液内科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近几年,科室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有关人员的培训及移植设备的安装和建设,先后培养7人专项学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移植护理技术和干细胞采集后检测鉴定技术, 2009年通大附院建成并开放7 间可供超大剂量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使用的层流病房。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成功开展,充分展示了通大附院的集体凝聚力,也标志着通大附院血液内科的诊疗水平又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为南通地区的广大血液病患者带来生命的更多希望。 林赠华 中国南通网、南通电视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