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他们时刻准备着投入与死神抗争的一场战斗;这里,他们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龙年新春,记者走进医院,走近白衣天使,感受病房里的别样春节——
“只有我们守护在他们身旁才放心”
化险为夷 献血英雄闯过“鬼门关”
冬日的暖阳洒进病房,面戴口罩、脸色苍白、躺在病榻上的张劲显得有些虚弱。正月初四,记者在通大附院血液内科一病区19床见到这位献血英雄。温馨的病房里,母亲、妻子、姐姐陪伴在他身旁。
张劲是南通城供粮油购销公司职工,作为无偿献血志愿者,10年来坚持参加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到7万多毫升。 2008~2009年度,他获评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去年10月底,张劲被确诊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张劲一家陷入了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困境。张劲的遭遇经本报等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向这位献血志愿者伸出援手。目前,他被我市推荐申报“江苏好人”“中国好人”。“除夕前夜我与死神擦肩而过。”刚刚接受完第三期化疗后的张劲告诉记者,由于药物反应,除夕前一天,突然心跳加剧,脸色发紫,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终于化险为夷。“以刘红主任为首的医务人员对我的关心无微不至。”说起救命恩人,张劲充满感激之情。
化疗后,张劲的中性细胞、白血球偏低,当天下午他就要进入层流病房,他请记者转告关心他的好心人,感谢他们的无私帮助。他说:“我对我的人生一点都不后悔。我也很有信心,把自己的身体恢复到健康状态,然后回到社会继续奉献。 ”
抗争病魔 12次化疗的她病房里迎新春
因患非霍奇金淋巴瘤,葛萍已经过12次化疗,15次住院。龙年春节,她是在医院度过的。这里已成了葛萍第二个家。
在通大附院一病区4床,记者看到这位坚强的女性,眼前的葛萍瘦得皮包骨头,让人心酸。 1.6米的身高,体重只有27公斤,蜷缩着的大腿还不及记者的小臂粗。“太瘦了,护士已经无法在我手上输液了。”葛萍指着颈部的输液管告诉记者:“针头只能戳在颈部下的深静脉处。 ”
今年34岁的葛萍,与病魔抗争了9个年头。在这期间,父亲患肝癌离开了她。但她依然不放弃与病魔的抗争,因为她心里明白,她还是一位母亲、一位妻子、一位女儿,只有她活着,这个家庭才算完整。
葛萍说,为了给她治病,家里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许多外债。她的小学、中学同学为她发起募捐,素不相识的好心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一对母子专门走到病房来看望她,留下1500元,就悄悄地离开了。一位中年妇女在她的枕头下塞进1000元,不肯留下姓名。海安的一位老伯伯给她汇来300元爱心款。
在病房里,葛萍得到医护人员全方位的关爱,附院血液科主任刘红主任医师、秦燕主任医师、施文瑜副主任医师、杨力主治医师、周鹭医生像亲人一样关心她,葛萍告诉记者,她有信心穿越生命的严冬,迎接又一个春天。
默默奉献 守在病人身边心里才踏实
初六一大早,刘红主任就赶到病区挨个查房,血液内科一病区里住着大量危重血液病患者,因为病情不允许,他们只能留在医院过年。刘主任告诉记者,春节期间,病区都安排有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查房。记者看到医护人员仍然像往常一样忙碌着,为了患者,他们放弃了和家人的团聚,默默地奉献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
血液内科一病区,有一个身影始终在忙碌着,她就是护士长丁佐凤。她告诉记者,龙年春节,病区里住着46名病人,医护人员陪伴他们过了一个特别的龙年新春。
一名16岁的血液病患者,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小姑娘除夕夜一人孤单单地留在了医院,眼里噙满泪花。护工老穆主动给小姑娘捐出100元,医护人员给她送来热腾腾的饭菜,邻床的病友也给她带来可口的饭菜。在病房里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小姑娘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淌。正是万家灯火团圆的时候,此时,忙碌了一天的医护人员才想到自己的年夜饭还没顾得上吃,曹旭源主管护师、王静玲护士赶紧拿出方便面来充饥。
过节放假什么都可以暂时放下,然而病人却不能被放下,生命经不起一丝一毫的耽搁,刘红主任动情地说:“血液科都是重病人,我们只有守在他们身旁才感到放心。 ”
夜幕降临,绚烂的烟花照亮通大附院病房大楼,越来越多的病人聚集到窗前,一张张苍白憔悴的脸上慢慢展开笑颜…… 王金霞 原载于2月1日《江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