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2月8日电(记者 朱旭东)说到医院的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正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徐女士还不是太理解。但这一制度却救了她的命——去年年底,徐女士到医院门诊检查肝功能,抽完血没等报告结果就回家了,结果检查结果已达到检验危急值的范畴,必须进行临床紧急处置,否则可能会引发急性肝坏死。如果不是医院想尽办法找到她并及时处理的话,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针对徐女士的“寻人启事”着实不易。在确认徐女士的血样标本采集、送检及检验过程均正常后,沈荣春立即通知接诊她的门诊医生。然而徐女士的医保信息只查到她为某银行职工,门诊医生立即向门诊部汇报。门诊部副主任王建平与她所在的银行联系未果,再联系了市医保中心,查到的一个手机号码却拨打不通。再次翻阅自费就诊信息,得知她的住址后,再通过地方派出所民警的帮助,终于联系到徐女士。
类似这样的“寻人启事”几乎每天都在通大附院上演。通大附院自2007年实施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以来,每年发现约9000名危急病人。据通大附院门诊部主任潘丞中介绍,所谓危急值就是当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挂号信息直接联系上,但通常每年有约有400个的病人挂号信息不全或者有误。在通大附院门诊部有一本登记本,里面详细记录着寻找危急值病人的经过。这些危急病人都是因为挂号信息不全或者有误而通过多方联系才找到的,在性命攸关的危急值面前,门诊部的工作人员4年来已完成1600次与时间赛跑的“寻人启事”,有时为了寻找一名病人顾不上下班、吃饭。
江苏省卫生厅医政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省各家医疗单位都已实施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完善医院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永无止境,尽管社会对医院有一些误解,相信各家医院都在兢兢业业尽心尽职。”这位负责人呼吁,患者看病最好能留下准确的联系方式,因为紧要关头时,正确的信息挽回的可能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短评:在生命面前,责任就是不放弃
在通大附院门诊部有一本登记本,里面详细记录着寻找危急值病人的经过。这些危急病人都是因为挂号信息不全或者有误而通过多方联系才找到的,这样的危急病人每年都有三百人次。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门诊部工作人员都会不遗余力,不找到危急病人决不放弃,哪怕过了下班时间,哪怕饿着肚子。
医学是一门精细的科学,医务人员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对影响医疗质量安全的环节,对事关患者安危的细节,应能发现得更早、找得更准,改进或完善起来也更有针对性。医学还是一门充满关爱和温情的科学,一点经心、一个发现,或许就能救回一条命,成全一家人,慰藉一群人。
医学是需要一点温度的,这样的温度不仅来自患者的谅解与配合,更来自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在医患关系尚未真正解冻时,类似于这样为了一名病人的生命与健康而不言放弃的责任担当,或许能够为医患关系带来些许温度,或许能融化横亘在医患之间的那座冰山。咏 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