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医科主任中医师郝传铮:中医药预防冬季流感 |
|
发布时间:2013-1-31 阅读:6472次 |
近一时期来,我国很多地方大规模降温以及出现雾霾天气,伴随着气温明显下降,冬季流感也随之而来。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时行感冒。因为其具有起病急、传染性强,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故有别于普通感冒,尤其对于小儿、老年体弱者构成威胁。 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3日。发病后典型的症状有急起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疲乏、流鼻涕、咳嗽及喉咙痛等,儿童还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年长者以及慢性病(如肺部疾病、糖尿病、癌症、肾病或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生活中如何预防流感 由于中医认为流感因感受时行疫邪病毒,多从口鼻或皮毛侵袭人体,而口鼻又为邪气侵入肺系的途径,因而要预防流感,也要从口鼻、皮毛防护做起。一是:起居有常。古人说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尤其是老年人,冬季要注意保暖,保护阳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要注意头、颈部、背部和脚的保暖,可以热水泡脚,做到暖背浴足,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二是:食饮有节:要适时、适量、适温。要富营养,易消化。少食辛辣及煎炸等刺激性食物。年老体弱者可用米仁、扁豆、红枣等煮汤或熬粥食用,保护肠胃功能。三是:适量运动。形体锻炼可以增强脏腑机能,增强抗寒能力,减少流感发病,但应注意锻炼要避开低温晨雾之时。四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洗手,多饮水等。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或需接触流感患者时,应佩戴口罩,以免病邪从口鼻而入。
不同体质针对流感的应对之策 对于老年人或体弱多病人群,预防流感还可以结合中医对体质的辨识,选用食疗、药物或拔罐推拿等方法。体虚质多见于老年、高龄、具有慢性基础疾病等人群,以气短、面萎黄、易疲乏、精神弱、便溏、纳差,舌淡、虚弱类脉象为主要特征。这类人群多为肺气不足、卫外不固。体实质人群较体虚质为多,临床多见于青壮年人,或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或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青壮年,以形体肥胖、面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便秘、小便黄,舌红、实脉为主要特征。这类人群多为肺有郁热、宣降失司。体虚质及体实质这两类人群自身调节能力较差,很难适应自然气候的变化,一旦感受外寒容易引发流感。 体虚质人群预防流感应以增强抵抗力为主,即以中药补气固卫为主,可选用固表剂,如玉屏风散,药用生黄芪、白术、防风等,可于平日三味药煎服。体实质人群应以清散郁热、宣通肺气为主,选用“清肺饮”。药选黄芩、银花、菊花等煎煮或泡饮。若有流感患者接触,或初期怕冷,无汗出时,可用苏叶生姜红糖茶、姜枣苏叶饮:苏叶3克,生姜3克,大枣3个。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苏叶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或用贯众、紫苏、荆芥煎服。若有咽喉肿痛、口干、或发热,宜桑叶菊花茶:桑叶3克,菊花3克,芦根10克,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或用贯众、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薄荷煎服。此外,经常按摩印堂、太阳、合谷、迎香等穴位,或取大椎、风门、肺腧等穴行火罐拔罐,均可起到预防作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