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有一种力量叫感动
发布时间:2013-1-31 阅读:4840次

  2012年,院报编辑部共出版院报12期版面52个,刊登稿件370篇,这里展示着热情的通讯员和报料人的积极参与,这里展示着全院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倾情付出,这种感动触人心弦,这种力量催人奋进。回顾这一年的报道,囿于版面,难免挂一漏万,责任编辑心中总有一些感触,与读者分享和共勉。

  1 新闻热线两端连着生命的感动
  
“你们比我们还早赶到抢救现场!”门诊部副主任张志泉不禁感慨道。2011年11月8日8时30分,急诊抢救室内气氛异常紧张,在屏风围起的临时手术室里,没有无影灯,只有一个简陋的立灯,一名护士捏着简易呼吸器,手术医生和助手则敏捷地切开皮肤、切开气管.......“笔落刀下”,如此的镜头似乎只会在武打片里闪回,可在我院急诊抢救室内就真实上演了这一幕,让遭遇急性喉梗阻的袁海英幸运脱险。全过程共十分钟,经历了一条生命的生死跌宕,我们用相机、摄像机记录了期间的惊心动魄,这十分钟,经历了从不信任到信任的医患真情,我们见证了医者对生命的态度。我们庆幸亲历,因为亲历让新闻富有了生命力,因为亲历,让我们收获生命的感动。
  
之所以能在最快时间内赶到现场,是源于新闻热线的开通。新闻热线就是命令,24小时医院新闻热线的开通在省内各大医院首开先河,对宣传团队来说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奉献。无论日夜无论风雨,我们都会来到新闻第一现场,来到你们的身边,记录关于你们的故事,关于生命的故事,让爱和信任更多地荡漾在医患之间,让医者有更多尊严,让患者有更多理解。施琳玲

  
2 晚六点半的采访
  
病人老谷原本安排在下周一手术,但就在周五出现紧急状况,正在南京开会学术会议的心胸外科主任尤庆生教授与他的同事立即赶回医院。手术过程中老谷心脏两次停跳,医护人员两次抢救,终于让老谷起死回生。
  
虽然我们没有亲历手术抢救的第一现场,但新闻敏感性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相当好的素材。约尤庆生主任采访是一件困难的事,或是在手术,或是在抢救,或是在会诊,什么时间有空尚不可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下午的四点半"抓住"了尤主任。
  
怀着歉意我们来到尤庆生主任的病区,之所以歉意是因为此时离五点下班仅有半个小时了,而深入采访半小时是远远不够的,尤主任的一句话让我稍稍有些释怀:晚点下班是家常便饭。
  
随后的采访印证了这句话。五点过后,病区医护人员忙碌穿梭,我们的采访也不时被迫中断,因为不断有医生来汇报危急病人的病情。而当我们结束采访时,时针已指向六点半。就在这时,尤主任的手机再次响起,挂了电话他拿起听诊器,原来抢救室来了一位大面积心梗病人需会诊。
  
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这句话经常来形容医护人员的忙碌,但这次六点半的采访终于让我们感受到这群忙碌的白衣天使的付出,背后担当的是责任。  邵勇林

  
3 在责任田里播种在责任田里收获
  
2012年,眼科是我宣传报道的“责任田”之一,对眼科的报道也让我对眼科产生了一段割不断的深情,我常常有种错觉,好像自己也是眼科的一位成员。总是在关心着:眼科博物馆现在已经有多少件文物,展出多少件,最近哪位重量级嘉宾来过眼科博物馆,孩子生日,首先想到带她和小伙伴们去眼博馆参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甚至比一些眼科人还了解眼科的发展历史,而且,我还能做个眼科博物馆的业余讲解员。
  
2012年6月底,中国眼科博物馆正式开馆,为了做好报道工作,我提前一周开始备课。读了一本书《花开花落两由之》、看了一部央视《大家》访谈、要来全国各地眼科来宾的通讯录,有选择性地打电话预先采访。开馆前那一两天,朱蓉嵘书记给我打电话:“有故事的人来了!”马上挎上相机,带好本子飞奔而去。预先写好开馆的新闻稿件后,觉得这几百字实在不够,于是,深度报道《400多件文物件件有故事》随后推出,各大媒体用大幅版面刊登。之后,又协助眼科拍摄博物馆宣传片、整理陈瑛教授的资料、为光明日报记者采访管怀进主任做好配合工作……
  
对眼科的采访报道,由任务变成一桩美差,在这过程中我长见识、受教育、被肯定。岁末回望,得出结论:每块责任田都是一片沃土,只要我们去播种,就一定会有收获。薛晓慧

  
4 贴近百姓的活动才有生命力
  
“名医进社区健康伴我行”系列公益活动2012年又举办了十场,总场次达到二十场。在这二十场活动中,有很多温馨的细节令我们感动。
  
专家们践行“大医治未病”的工作理念,在医疗任务特别重、科研工作特别忙的情况下,坚持每月拿出半天周末休息的时间,走进社区与普通百姓面对面,普及健康知识,提供义诊服务。眼科朱蓉嵘主任医师、老年科王军主任医师、肾内科施辉主任医师都先后参加了5场活动以上。还有相当多的医护专家,都是在前一天刚下夜班的情况下,又振作精神,马不停蹄踏上了走进社区的路途。
  
让我们感动的不仅是医护专家,参加现场活动的市民也让我们感动。在2012年12月的那场活动,温度低到零下,而且还风雪交加,但很多市民依然顶着恶劣的天气准时感到活动现场。面对大家的鼎立支持,我们也一直努力把活动办得更好,在活动举办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形式的优化。现场健康知识有奖问答就是今年的新举措,这种贴近百姓生活,百姓能够更多的参与的活动形式受到了大家的喜爱。随着“名医进社区健康伴我行”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她已经成为我院服务地方的一个优秀品牌。  曹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