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扎根急诊的生命守护者——记急诊科科护士长崔秋霞 |
|
发布时间:2013-3-28 阅读:10782次 |
急诊,是医院的重要对外窗口,更是生命垂危病人手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个岗位上的工作者所面临的期望,所背负的压力,是常人所难以感受的。通大附院急诊科科护士长崔秋霞选择在这样的岗位上深深扎根,她在这里做了27年的生命守护者。不久前,她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赢得“江苏省群众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称号。
扎根急诊 苦学专业技术 1986年,崔秋霞卫校毕业来到通大附院,作为全班唯一一名学生党员,医院护理部把她分配到最辛苦的急诊岗位,从此她在这里一干就是27年。 走上急诊岗位的崔秋霞,凭借踏实的作风、好学的精神,逐渐开始在工作中崭露头角。她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并用业余时间不断自学,很快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学会了看心电图报告等急救专业知识。这些进步,老领导盛沛萍护士长都看在眼里,她觉得崔秋霞已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安排她独立值夜班。所以崔秋霞经常白天上班,晚上就在抢救室里的长凳上躺一夜,第二天继续上班,甚至连近在咫尺的宿舍都没时间回。 从1986年到1998年,崔秋霞一直住在医院的集体宿舍。下班后经常到科室看看,一旦看到同事们忙不过来,她换上工作服就又开始工作了。崔秋霞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从内心里喜欢急诊这份“苦差事”,虽然曾有几次机会可以离开急诊,但她还是选择了留下。
身先士卒 完善科室管理 1995年,崔秋霞凭借其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踏实工作作风,被推荐为急诊室护士长,走上了管理岗位。 在护士长岗位上,她首先做的是身先士卒。2003年,刚刚独立成科的急诊就面临“非典”这个严峻的挑战。当时北京、广东等地方医务人员工作中感染“非典”死亡的报道,在媒体上已经屡见不鲜,当时所有的人,包括医务人员都害怕“非典”,但是崔秋霞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直面疫情。当时急诊科除孕妇外,所有护理人员都要轮流承担发热病人筛查工作。作为护士长的崔秋霞几乎每天都陪当班护士一起坚守在筛查发热病人的一线,她的行为给了每一个年轻护士鼓励和信心。 在科室管理方面,崔秋霞积极改造急诊抢救工作流程,将整体护理的人文理念引入危重病人抢救。以前抢救,更多的是面对“疾病”,比如一个病人血压不好,护士想的就是配合医生帮病人把血压升上来;如今抢救是以“人”为中心,护士接到病人后,提供的是病情评估、抢救措施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等全面服务。以人为本,敬畏生命,是现在通大附院急诊科的工作理念。
严格要求 加强青年培养 急诊科的年轻护士吴玲说,崔总长是她的偶像,她对崔总长的感情既有敬也有畏。“敬”她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专业知识,并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在工作中学习提高;“畏”她犀利的眼神,一点工作上的瑕疵或者情绪上的畏难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吴玲说:“在这样的总长手下干活,有压力,但更有动力,我们能在工作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急诊锻炼人,也出人才。2006年崔秋霞成为急诊科科护士长之后,先后有数十名急诊科护理骨干被调到医院其他岗位担任中层干部。而同时,医院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大批新鲜血液充实到急诊护理队伍中来,崔秋霞的工作重心也更多的偏向年轻人的培养。她通过一系列活动,以比赛促进工作,帮助年轻人尽快的提高成熟,这些活动倾注了她大量心血,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今年轻的护理团队中不少人先后获得省市级优秀护士称号。 今年恰逢急诊科成立十年,崔秋霞说再过十年她也退休了,她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培养新人。等急诊科成立二十年、三十年时,会有更多优秀的急诊人接替他们,继续扎根在急诊,守护更多的生命。曹 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