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怎样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
发布时间:2013-4-16 阅读:5478次

  一.什么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
  自2013年2月以来,截至2013年4月14日17时,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60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13人。病例分布于北京(1例)、上海(24例,死亡9例)、江苏(16例,死亡1例)、浙江(15例,死亡2例)、安徽(2例,死亡1例)、河南(2例)。均为散发病例。
  禽流感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其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流感病毒外膜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的蛋白抗原性不同,甲型流感病毒可分为多种亚型:H亚型:16种(H1~H16);N亚型:9种(N1~N9 )。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故禽流感病毒主要引起禽类流感。根据致病性的强弱,禽流感病毒分三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
  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1997年首次证明禽流感病毒(A/Hong Kong/156/97) H5N1亚型可感染人,此后在我国内地、香港及荷兰等地又至少发生了多起禽流感病毒的人间感染。现已确认的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 H7N2、 H7N3、H7N7、H5N2、H10N7等亚型。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此次在我国引起多人发病的禽流感病毒为H7N9亚型,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部分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可在禽,尤其水禽的胃肠道内复制,随粪便排出体外。此种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耐低温(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0 ℃能存活30 d 以上,在22 ℃水中能存活4 d);。较耐酸(在pH4.0 条件下,仍具有活性)。禽流感病毒不耐热:60℃ 30min 或100℃ 2min 就可灭活;裸露在阳光下40~48 h 即可灭活;紫外光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二.禽流感是如何传播的?
  
本次H7N9禽流感流行的传染源尚不明确,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病毒的传播途径:可能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因密切接触携带病毒的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而被感染。据我国疾病控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相关部门研究结果,此次H7N9禽流感至今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也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

  三.如何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
  1.尽量避免直接用手触摸禽(畜)类,尽量远离禽类的排泄物(城市小区内不要养禽类)。
  2. 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
  3.食用禽类、蛋及肉制品,需煮透;在加工处理生禽畜肉和蛋类后要认真洗手。加工禽、畜肉的刀具和刀板须生熟分开。外购的熟肉制品,回家食用前最好蒸煮2分钟以上。
  4.尽量少去人多且空气流通不良的地方。
  5.逛街时不要随意用手揉眼睛和抠鼻孔。
  6.外出回家后,首先在流水下洗手(肥皂或洗手液)。
  7.咳嗽或打喷嚏时,以纸巾掩口鼻;无纸巾时,曲肘以衣袖掩口鼻。
  8.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气2次,每次10分钟。
  9.目前掌握的临床资料显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可痰不多)、肌肉疼痛等流感样症,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且淋巴细胞可降低,血肌酶可升高以及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炎。因此,如出现上述流感样症状,尤其是有禽类或未煮熟禽肉制品接触史,因及时到当地医院就诊,接受相关检查,以期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尤其是抗流感病毒治疗。
  10.抗流感病毒药物:根据国家疾控中心研究人员对从此次H7N9禽流感病毒的分析和各地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经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具有较好疗效。
  11.到医院就诊时,最好戴口罩。   
                         感染性疾病科  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