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体检报告怎么看 附院专家来支招 |
|
发布时间:2014-7-11 阅读:9440次 |
大家可能都有体会,每年单位体检过后,刚拿到体检报告的那几天,办公室里立刻就多了一个焦点话题,大家对于各种体检数据也会产生很多疑问,为了解决这些疑问,教会大家如何看懂体检报告,记者特地走访了通大附院体检中心。
正确认识体检的意义 通大附院体检中心主任龚毅红介绍,定期健康体检是一种自我保健方式,中国自古就有“大医治未病”的说法,对于疾病,预防更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大众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但很多人的重视还停留在脑海里,实际上处于没有症状很多年都不会踏进医院的大门阶段,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一个人体内可能潜伏着病理性的缺陷或功能不全,而在表面并表现不出病态来。事实上,有许多疾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甚至无感觉。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一半都是在体检时才被确诊,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控制任其发展,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还有些疾病一旦出现症状时,往往已进入晚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提倡要定期地进行健康检查的原因。
怎么看懂体检报告 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后,很快地浏览一遍,如果看到结果都是“正常”、“未见异常”、没有“↑↓”这种带箭头的数值,就把报告往边上一扔。有着几十年内科工作经验的通大附院急诊内科主任医师唐建忠认为,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因为检验指标数值高低更多的是具有一种参考意义,需要结合体检者全身情况来综合考虑。如果出现体检数值比参考值略低一点或略高一点,不必太过紧张,但需要重视,短期内最好复查一下,看看指标的变化,如指标逐渐偏离正常指标,要谨防是某种疾病的预兆,如果指标慢慢接近正常参考值,可不必太过在意。 唐主任详细给大家介绍了体检中最常见的八大项目: 1、血常规。血常规中主要关注的项目是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红蛋白若明显的低于参考值是一种贫血的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找出贫血的原因;血小板数值偏离正常值过多,也可能引发心梗等疾病,因此也需要到专科去进行进一步检查;白细胞大家相对熟悉一些,白细胞升高往往可能是因为体检者出现了细菌性感染,导致各身体器官和组织的急性或慢性的感染、炎症等情况。 2、尿常规。尿常规中主要看尿蛋白、尿糖和尿隐血三个指标,尿隐血“+”,加上尿蛋白“+”,可能是隐匿性肾炎;尿隐血“++”尿蛋白是“++”,可能为肾炎;尿糖如果出现“+”,结合血糖数值,是确定糖尿病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 3、血脂五项。血脂五项检查包括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α)、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可诊断为高脂血症,长期高血脂易出现动脉粥样斑块,一旦斑块脱落,极易造成脑梗、心梗等危及状况。 4、肝功能。常见的肝功能五项包括胆碱酯酶、γ-谷氨酰基转肽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其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指标高于检验参考值,说明已出现肝功能损伤需要及时就诊。 5、血糖。空腹情况下,血糖参考范围为3.9—6.1,有一些人查出超过6.1,又没达到7.0,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人之间,就需要干预和关注了。血糖超过7.1时,就可能是糖尿病患者。 6、胸透。胸透是观察心脏和肺部形态,主要是诊断肺部肿瘤、炎症、结核等。 7、彩超。上腹彩超是诊断肝、胆、胰、脾、肾等占位性病变(肿瘤)、炎症及结石等。女性下腹部彩超是诊断子宫、附件、输卵管相关疾病;男性下腹彩超是诊断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等相关疾病。 8、心电图。心电图是通过心律和心率的变化,来诊断心脏相关疾病的检测手段,正常心电图的诊断就是窦性心律。但是有些病态的心电图具有一过性的特点,如果有心脏不适的人,最好是的症状出现时去医院做心电图,更具有参考意义。
体检注意事项 为了能使体检结果更准确的反映身体状况,通大附院体检中心龚毅红主任还提醒大家注意一些体检前的准备事项。如体检前三天应该保持正常饮食,不饮酒,不食过多油腻、不易消化食物;体检前一天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体检当天早晨要空腹且不要饮水,B超检查后才能饮食;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应当正常服用药物;进行前列腺或妇科超声检查,应该在抽血检查后多喝水,保持膀胱充盈(憋尿);妇科检查前要排空小便。曹 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