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爱在千里之外——记通大附院对口支援专家张健锋
发布时间:2015-10-19 阅读:8071次

  今年是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对我们陕西省南郑县人民医院第六年对口支援,张健锋医师是这一批支援专家队队长,他是通大附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今年37岁,中等身材,精神饱满,朝气蓬勃,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保持原先工作节奏
  
张老师进驻我科,坐不住,闲不惯,对我科门诊、住院病人进行了细致调研,结合消化内镜中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任务,决心培养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每天早早进科室,耐心问病史,仔细查病人,认真分析病情,手把手演示,恨不得把所学知识所怀绝技全部教给我们。他总在不停地学习,说我们这儿节奏太慢,回去了不仅不适应,还要落后同事至少一年,所以始终保持原来医院的工作节奏和生活状态,把这里的科室当成他自己的科室,把这里的病人当成他自己的父老乡亲。科里每一个消化系统急危重病人,他都要把关;全院有消化系统危重及疑难病人,他会主动去看;每一个胃溃疡病人、疑似癌变的病人,他都要求取活检,必要时还要深挖、深取,生怕把病人误诊了。张老师和蔼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术吸引了我县不少消化内科病人,部分汉中市区的病人也前来就诊。

  
不确诊时决不放弃
  
有一次,我们给一个便血患者做肠镜,开始进镜很顺利,到了肝曲就进不去了,无论怎样改变体位、缩短肠管都无济于事,一般情况这种检查也就是七八分钟,但是这天一个小时过去了,病人家属反复催促,我们早就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多次提醒张老师这个病人有腹部手术史,这里曾有过肠穿孔的惨痛教训,张老师说进镜到不了回盲部就不算完成结肠镜检查,而且便血最常见原因是痔疮和肿瘤,目前没有找到出血病因,只要患者不放弃,我们必须坚持下去,到达回盲部这是对消化内科医生最基本的要求,患者还年轻,万一肿瘤漏诊了怎么办,不能借口安全而随意停止检查,要有耐心。经张老师鼓励,患者积极配合,终于到达回盲部,所幸没有发现结肠病变,张老师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时他满头大汗、面色苍白,他说这是近几年肠镜操作中时间最长的一位。

  
培养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张医师给我们系统解读了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病的国内外诊疗指南,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对我们尤其是年轻医生进行了胃肠镜的规范化培训,从基本功着手,纠正了既往一些不规范或不到位的操作方法。他教会了我们现在国内外较为流行的结肠镜单人操作方法,避免了双人配合上不默契而导致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娴熟地开展了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胃镜检查及镜下止血治疗,大规模开展了消化道早癌筛查,并成功摘除消化道息肉上百枚,根除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近40处,规范了内镜下治疗的术前准备、术后用药及护理。
  
尽管张老师在场,但有难度的操作及治疗,我们还是心有余悸,甚至急急忙忙就想交给张老师。张老师说:“我走了你们还没学会,我不是白来一趟?你们要多操作,关键是不能急,要有耐心,要有信心!你们成熟了,我放心走!因为你们消化专业比较薄弱,而消化病人却很多,消化专业发展空间很大,派消化专业人员支援你们,这是你们医院领导反复要求的,我们医院领导及科室领导也高度重视,在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硬是派人支援。希望你们一定要要抓紧时间,放开步子,加快节奏,争取消化专业上一个大台阶。”
  
我们很受教育,很受感动,很受鼓舞!这就是专家,这就是共产党员!他的汗水,他的爱心,他的奉献,已洒满苏陕大地;他的责任,他的担当,他的精神,已穿越陕苏两省,他正在为人类医学事业奉献自已的青春年华!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余志平
               
注:作者为陕西省南郑县人民医院内一科主任 原载于《汉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