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白衣并不重要,天使才是本质
——记一次突发的救治
发布时间:2016-5-10 阅读:5331次
      施祝平是南通海门人,今年64岁,他老伴四月初到通大附院就诊,住在6号楼呼吸二病区。4月17日晚六点,施祝平和往常一样乘电梯去病房,不想意外发生了……为了节省点时间,施祝平在电梯门关上的一刹那想挤进电梯,却滑到在地。
  有那么20秒,施祝平完全没了意识。过了约三分钟,他逐渐清醒了,见到一位身穿便服的女士蹲在他身边,这位女士让他不要动,并用纸巾按压住他正在流血的后脑。女士安慰他不要紧张,正在联系急诊医生。恍惚中,施祝平听到有人在打电话联系护工。后来又来了一个女孩子,女孩似乎认识他,电话通知了他在呼吸病区的老伴。意外发生后短短10分钟,施祝平就被送到了急诊室,外科医生初步处理,进行了后脑外伤的清创缝合。医务人员并带他做了CT。
  施祝平的儿子施向荣接到电话从海门赶到通大附院时已经是晚8点了,他对记者说,“我后来才知道,第一时间对他父亲进行救治并全程陪同的都是医院工作人员,因为下班了,他们穿了便服,也没有挂胸牌,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们是谁。我的母亲是农村来的,什么也不懂,全是医务人员安排了所有的事情,连医药费都是他们垫付的。我只想说,真是万分感谢他们。”
记者通过通大附院总值班进一步了解了到事情的经过。普外科二病区护士长陈家琴是第一时间对施祝平进行救治的医务人员。凭借工作多年积累的经验,陈家琴见到病人倒地出血并且抽搐时并没有慌张,没有救助的医疗用品,她便问旁边围观的人借了纸巾按压伤口;为防止病人有颈椎或腰椎受伤情况,她再三叮嘱病人不能动;为很好的转移病人到急诊救治,她联系护工一定要用平车送治。
  谢娟是通大附院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她也是一名副主任护师,事发时,她正值下班后去6号楼探望住院的亲戚。她说,“目睹了意外发生的过程,心里只想着如何去帮助伤者,在陈家琴护士长救治病人的时候,我负责电话联系总值班,通过总值班合理的调度急诊医生和护士,第一时间救治。”
  佘培培是呼吸二病区的护士,当日下班后见到陈家琴护士长在救治病人,她认出了施祝平是自己病区病人的陪客。二话不说,她也加入了救治,并通知施祝平的儿子与老伴,全程陪同诊治,并垫付了老人家的医药费。
  谢娟告诉记者,病人做的CT显示未见颅内血肿,但病人受伤时出现了抽搐的现象,神经内科医生怀疑有脑部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她说不知道病人现在如何。得知老人的儿子告诉记者,施祝平做了全面检查后,脑部没有问题,谢娟也松了口气。
  对于医院来说,突发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救治病人每天都要进行。医务人员无论是否身着白衣,都是天使。沈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