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高血压患者该吃些什么?
发布时间:2017-3-1 阅读:4704次

     陆齐,通大附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专业方向为心血管常见疾病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从事永久起搏器安装及射频消融介入诊疗多项省内领先技术,并取得良好效果。擅长心血管内科,尤其是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疑难复杂疾病诊治,专攻起搏电生理介入诊疗,及复杂起搏器安装和复杂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
  一、食盐的限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以<6g为宜。因此,含盐份高的食物应尽量避免如:1.调味品—食盐、酱油、味精、黑醋、蕃茄酱等。2.盐腌制品—咸肉、咸菜、泡菜、酱菜、豆腐乳、卤味等。3.腊味—香肠、火腿、腊肉等。4.罐头—蔬菜罐、肉罐等,都添加盐制剂。5.其他—方便面、咸面包等。
  
二、一餐之进食量宜少,一天之总热量应限制。每餐求七分饱即可,一天之三餐饮食量,应求平均为宜。或少量多餐亦可。或少量多餐亦可。热量之摄取量,应以维持标准体重为准,不宜过量。
  
三、油脂(尤其是动物性脂肪)之限制。肉类尽量用瘦肉部分,肥肉、猪蹄、鸡皮、鸭皮等含胆固醇很高,热量高,造成动脉硬化。避免麻花、油煎饼或油酥等油炸食物。烹调宜采用植物油,避免动物油。
  
四、摄取均衡的饮食。如蔬菜、水果、油脂类(植物油)、五谷类、鱼肉(瘦)、蛋、奶、豆类。
  
五、避免摄取过多的糖类及淀粉预防肥胖。如砂糖、糖果、馒头、面包、蕃薯、芋头、玉米等。 
  
六、多摄取含高纤维的食物以防便秘。如新鲜水果、蔬菜、含乳酸菌的食物。
  
七、避免摄取高胆固醇食物。俗称头蹄下水的内脏类(脑、心、肝、肠)、卵黄类(蛋黄、鱼籽)、海产类(牡蛎、龙虾)。
  八、经常食用降低血脂的食物。如香菇、大蒜、豆角、芸豆、毛豆、黄豆、红小豆、淡菜、核桃仁、大葱、扇贝、对虾、甲鱼、豌豆、花生仁、木耳、洋葱、海带、紫菜、蚕豆等。研究表明,这些食物能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功能。
  九、多吃鱼、大豆及其制品。鱼类蛋白可使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鱼类油脂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改善血液凝固机制和血小板功能的作用,可预防血栓的形成。最近研究还发现,鱼体内(尤其是深海鱼)含有大量ω-3脂肪酸,在不限制脂肪食物时,其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进而降低高血压导致的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大豆中的谷固醇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故高血压患者常食有益。
  
十、多食富含钾镁碘锌的食物这类无机盐具有降低血压和保护心脏的功能。钾含量较高的食物有柑橘、杏子、红枣、无花果、葡萄、花椰菜、大豆、菠菜、草头(金花菜)、马铃薯等;此外,家禽、鱼类、瘦肉钾含量也较高。镁含量较高的食物有各种干豆、鲜豆、香菇、菠菜、桂圆、豆芽等;碘含量较高的食物多见于牡蛎、瘦牛肉、瘦猪肉、黄鱼、海带、紫菜、花生、燕麦、杏仁、荔枝等,故高血压患者可适当摄食上述食物。


  链接:关于高血压的二三事
  1.高血压的定义及标准
  以动脉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简称高血压。原发性占临床绝大多数;继发性包括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颅脑病变等。高血压的病因,遗传占40%,环境占60%。高血压会引起并发症,如脑血管病,心力衰竭,冠心病,慢性肾衰竭,主动脉夹层。
  
2.体重指数(BMI)的意义
  
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主要用于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正常是18.5-23.9。
  
3.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部分病人没有明显症状,容易忽视病情。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多无明显症状,常于偶尔体格检查时发现或发生并发症时才发现,临床表现头昏、头痛、头晕、头胀、眼花、耳鸣、心悸、健忘、易怒、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与血压水平不一定成比例。
  
4.高血压要做哪些检查
  
测量双上肢血压(必要时测量双下肢血压),体质指数(BMI)、腰围(WC),检查眼底,血生化:血钾、空腹血糖、血脂(TC、LDL-C、HDL-C、TG)、血尿酸、血肌酐,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尿液分析:比重、尿蛋白、尿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24h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空腹及餐后血糖、C反应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尿蛋白定量、胸片。
  
5.降压药能减量甚至停用吗
  
治疗高血压的最基本原则是坚持服用最小必要量的降压药,即控制血压稳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以后,用现有方案长期坚持维持治疗。如果能同时调整生活行为如限制食盐的摄入,合理的运动锻炼和减轻体重等,高血压病人的降压药可以逐渐减量。高血压通过治疗血压控制十分满意,且治疗时间较短(在5年以内)者可考虑逐步减药乃至停药。如成功停药一年仍无复发,说明可以停药。但停药后必须坚持运动锻炼,限盐,禁烟等综合性预防措施。
  6.降压药物种类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为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α1受体阻滞剂。对于轻型高血压,可选用一种药物,当疗效不理想时,可2或3种药物联合应用,以减少药物剂量,降低副作用。
  
7.降压误区
  
使血压达标的重要措施是合理使用降压药。可是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控制率、达标率很低,究其原因一条就是患者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例如,部分患者并未遵医嘱服药--只在血压高时服药,而血压降至正常时停,或者不能规律服药,经常出现漏服现象。也有不少患者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而不敢联合用药。还有的患者未经诊治医生复诊,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这些情况都会使血压忽高忽低,而不是治疗过程中,降压药的效果作用。
  
8.降低血压的生活方式
  
限盐,适量饮酒,摄入大量的蔬菜、水果以及低脂和其他类型的膳食,减轻体重并维持以及规律的体育运动。强制性坚持戒烟。WHO将每日钠盐摄入量由6克下调至5克。其中有趣的数据:体重下降5.1kg,血压下降4.4mmHg。
  
9.最近有手术治疗高血压—肾脏去神经支配疗法
  
破坏与肾动脉伴行的双侧肾神经,用Symplicity导管系统完成肾脏失神经支配是一种微创手术,可在肾动脉壁外调节交感神经的输出口。该系统包括一个专有的发电机和一个软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插入导管,螺旋进入肾附近的肾动脉。一旦到位,通过专有的算法或模式,导管尖端提供低功率的无线电频率(RF)能量来调节周围的交感神经。肾脏去失神经支配不涉及永久性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