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于智齿的二三事 |
|
发布时间:2017-3-9 阅读:7719次 |
智齿反复发炎的痛苦经历很多朋友们都遇到过,智齿通俗的说法就是“尽头牙”,也叫阻生牙或第三磨牙,它是口腔内最晚萌出的一颗牙。 智齿发炎时大多数人一般都会选择服用消炎药或输液来缓解疼痛。 那么,有人会问了,古时候没有输液,也没有这样的消炎药,他们的智齿发炎了是咋办的?据说,古人所食用的食物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以生的、粗糙坚硬的食物为主,因而需要较大的咀嚼力量,所以古人类的颌骨宽大,能承受更大的咬合力。智齿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可以正常行使功能,提高咀嚼效率。从古人到现代人,食物由生到熟、由粗到细、由硬到软,咀嚼器官的功能日益减弱,颌骨逐渐退化缩小,“缩水”的颌骨引起牙齿拥挤、长斜、阻生,甚至长不出来。 因为智齿是最晚萌出的,往往在18-25岁才萌出,所以是最常见的阻生牙。萌出的这段时间,人的生理、心理都趋于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所以得到“智齿”这么个名字。让人又爱又恨的智齿做了哪些坏事? 1. 急性冠周炎 智齿萌出来一部分或完全埋伏在颌骨内,牙冠周围的牙龈形成盲袋,极易积存食物残渣、滋养细菌。当全身抵抗力下降时,例如感冒、熬夜或过度劳累,盲袋中的细菌就会趁火打劫,引起急性冠周炎。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再次发生,建议在炎症消退后尽快到医院拔除。 2. 间隙感染 智齿冠周炎治疗不及时,可能向肌肉间隙内进一步扩散造成间隙感染,表现为面颊部肿胀、嘴巴张不大、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感染严重者可引发口腔颌面部多间隙蜂窝织炎,导致败血症等,威胁生命。智齿发炎时,及时就诊很重要。 3. 龋齿(蛀牙) 日常刷牙很难将智齿清洁干净,细菌堆积产酸腐蚀牙齿,很容易发生蛀牙。但因智齿位置偏里、视野暴露不清晰、充填或根管治疗操作难度较大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龋坏的智齿很难做进一步治疗,建议拔除。 4. 造成邻牙病变智齿往往向前倾斜45°阻生,牙冠抵在前面一颗牙(第二磨牙)的远中,从而形成一个牙冠夹角。食物残渣或细菌长时间存留,可导致第二磨牙远中龋坏或者牙根吸收,此时应拔除智齿,充分暴露第二磨牙的龋坏的部位再治疗。但如果龋坏较大或者位置较低,只能将第二磨牙也拔除。因此可能造成邻牙病变的智齿应早点拔除。 5. 咬对颌牙龈 并非每个人都有4颗智齿的,只有下颌智齿或者只有上颌智齿时,会发生智齿过度萌发伸长的现象。反复咬对颌的牙床,导致牙龈发炎、创伤性口腔溃疡,甚至牙龈肿瘤的发生,此时应拔除智齿。 6. 其他 阻生智齿还可能形成牙源性颌骨囊肿、骨髓炎、颞颌关节病等,就需要拔除。为预防前牙拥挤或正畸治疗后畸形复发,通常要拔除智齿。 当然,并非所有智齿都需要拔除的,像智齿生长的位置很正,而且上下有对牙与之相对,能进行正常的咀嚼功能,这样智齿就不需要拔除。 o 拔牙后棉花咬30分钟后再吐掉; o 拔牙后2小时再进食; o 拔牙后24时内不能刷牙、漱口; o 拔牙后2-3天内食物为温凉的、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o 避免剧烈运动、吸烟及饮酒; o 拔牙后1-2天口腔内有轻微血丝属于正常现象,出血量较多请及时就诊; o 拔完牙以后,口腔内唾液分泌会增多,不要一直吐口水,直接吞咽下去即可; o 拔牙后可用薄的毛巾包裹冰块,放置面颊部冰敷2个小时。 冯兴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