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到疼痛科就诊的病人一听说“神经阻滞治疗”,就问“是不是打封闭针啊”,以为它是一种“应付疗法”,只能暂时止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神经阻滞疗法目前是疼痛治疗的最基本手段,是指将药物注入于脊髓神经节、丛或神经、交感神经节等神经附近,这些药物有调节神经和扩张病变部位微血管、改善病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或用物理、化学方法,阻断神经传导功能。化学性神经阻滞多采用低浓度的局麻药,还可用高浓度局麻药、乙醇、酚等神经破坏药物进行,从而达到长期镇痛的效果。物理性神经阻滞常用的是热凝疗法、冷冻疗法,另外还有用机械性损伤方法进行的神经阻滞,比如对面肌痉挛者用面神经穿刺压迫来进行治疗。
“封闭疗法”俗称“病灶注射”,起源于原苏联,又称普鲁卡因封闭疗法,是将普鲁卡因注射于人体的局部痛点,就象中医说的“阿是穴”,痛在哪儿哪儿打针,以起到暂时止痛的作用。“封闭疗法”一般应用在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骨纤维管道的外伤、劳损及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治疗。因“打封闭针”时注射液中含有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激素的成份,如长期大量反复应用激素易造成的“骨脆”,“脸肿”、内分泌失调等并发症。因而慢性疼痛患者需要在正规医院疼痛科接受安全有效的“神经阻滞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的作用机制:
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通过阻滞感觉神经的交感神经,可以阻断躯体痛和内脏血管性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达到直接缓解疼痛的目的。
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当躯体某一部位出现引起疼痛的原因时,此疼痛通过末梢感觉神经、后根、脊髓后角、脊髓丘脑路、丘脑,向中央回传递刺激感到疼痛。
改善血液循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可以使支配区的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水肿减轻,缓解内脏和血管疼痛,同时还可以缓解交感紧张状态。
营养神经:通过局部注射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减轻神经水肿,使神经血供丰富,营养神经,恢复神经正常功能。
抗炎作用:近年来发现内因性抗生素是白细胞内的微小蛋白,此物质不佳时不能发挥作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后区域血流量增加,因而使内因性抗生素增加,而发挥抗炎作用。
因此神经阻滞和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曹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