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镜子”有大“乾坤” 鼻腔“夹”出垂体瘤 |
|
发布时间:2018-1-15 阅读:9690次 |
前天,家住通州的胡女士开开心心地从我院神经外科出院了,之前困扰她的脑垂体瘤不仅被成功切除,令她意外的是垂体瘤在一根神奇的内镜下从鼻腔里“夹”出来,避免了开颅手术,保住了她的一头秀发。 胡女士向记者回忆说,大约半年多前,她就莫名奇妙地感到头晕、头痛,开始也没太引起注意,不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愈发严重,双眼的视力也跟着下降,看东西逐渐模糊。胡女士到我院就诊,核磁共振检查后发现“罪魁祸首”是头脑里有个垂体瘤!这一结果给胡女士及她全家人带来极大的心理阴影,不过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肿瘤属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型垂体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是胡女士一家非常担心、害怕。经过全家人商量决定手术,得知神经外科治疗组施行神经内经下的垂体瘤切除,不需要剃头、开颅后,胡女士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据神经外科主任陈建教授介绍,神经内镜是现代科技带给神经外科医生的一双“慧眼”,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最早是开颅,后来手术显微镜的应用给神经外科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由于显微镜照明及成像系统存在着术中观察盲区的不足,神经内镜的诞生克服了这一障碍,实现了无死角的观察及直视下手术,确保了手术的安全及病变切除的彻底。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是神经内镜技术开展地最成熟的疾病,传统的开颅手术切除垂体瘤创伤较大,而通过神经内镜经鼻切除垂体瘤,利用鼻腔生理通道,无需使用扩鼻器,最大限度地保护鼻腔正常结构,将手术创伤降到最低,通过神经内镜的抵近观察效应,可以直视下切除肿瘤,不仅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还容易发现残余肿瘤并做彻底切除。目前以垂体瘤神经内镜下切除为代表的神经内镜下手术已经成为我院神经外科临床技术在省内及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胡女士的手术由神经外科施炜、陈建教授共同完成,只将外径为筷子粗细的神经内镜通过鼻腔置入脑内,顺利将垂体瘤从鼻子中“夹”出来,几乎没有创伤,术后恢复几天就出院了,胡女士自己都没想到过程是如此顺利。 我院神经外科一直紧跟医学科学发展前沿,副院长施炜教授和科主任陈建教授分别在美国Barrow神经研究所和美国匹兹堡Allegheny医院进修神经内镜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并于2011年在我院开展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成为我省最早开展神经内镜技术为数不多的单位之一。历经6年多的发展,在内镜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医院也大力支持科室发展,为神经外科购置了世界顶级的德国STORZ神经内镜高清成像系统及STORZ神经内镜手术器械、美国美敦力神经导航仪、术中超声、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多套神经外科动力系统等设备,从而保障了神经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开展。 目前,我院神经外科内镜下手术量年均130余例,从2011年至今已开展800余例,常规开展垂体瘤、颅咽管瘤、侧颅底翼腭窝及颞下窝肿瘤、脑室内肿瘤、椎管肿瘤,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的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通过术中导航、超声、术中电生理监测等技术的联合应用也为其安全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障。这些开展的神经内镜下手术得到了国内该领域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相关工作经验施炜、陈建教授先后在神经外科领域顶级会议——“第十四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WFNS)”上作专题报告,并多次在国内神经外科领域的顶级会议——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神经肿瘤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全国年会、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大会等学术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并在神经外科领域的重要期刊《World Neurosurgery》、《British J Neurosurgery》、《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上发表多篇神经内镜领域的学术论文。刘倩倩

垂体瘤专病门诊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下午 门诊专家:陈建教授(周二上午)、施炜教授(周二下午)
垂体瘤多学科联合门诊 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妇科、影像科、检验科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下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