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先天性无肛患儿成功手术 |
|
发布时间:2018-6-14 阅读:11406次 |
昨日,当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印其友拨通患儿小冉(化名)妈妈的回访电话时,电话那头的年轻妈妈既兴奋又激动:“冉冉现在恢复得很好,小家伙现在饭量越来越大,肛门排便也很通畅。”听到这些,印其友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小冉是位小女孩,7个月大,父母在其出生后不久发现异常,孩子无肛门却有排便,紧张焦急的父母立即把孩子带到医院检查,经验丰富的印其友一下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孩子在前庭的位置、阴道的后方有一个2毫米的瘘口。由于孩子第一次到医院时还太小,印其友对其采取了前期的保守治疗,等6个月后,才进行了这台手术。 印其友告诉记者:“在国内,针对这种病症,绝大部分医院都会采取一期结肠造瘘术,先解决大便出入问题,到6个月以后再做二期肛门成形术,最后进行三期结肠造瘘关闭回纳术。小孩前后要经历三次手术,不仅术后有明显的疤痕,而且花费较多。现在我们一期根治,完成手术,虽然相比传统手术风险会大一点,对医院和医生的水平要求也很高,但是这样既保证了一次性解决问题,使患儿减少或者不留疤痕,又能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印其友和他的团队的用了两个多小时顺利实施了小冉的这例先天性无肛合并直肠前庭瘘手术,术后小冉恢复得很好,没发生切合感染,几天后就开始了正常饮食,成型的肛门也能排便了。 据了解,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从2006年开始就进行了第一例先天性无肛合并直肠前庭瘘手术。记者了解到,这种病症总体发病率不高,数量不多,但是印其友和他的团队把每一个病例都当作精品来做,所以治疗效果很好。 在民间,常有人说“先天无肛”是某个人做下了不可饶恕的事情,印其友斥责这种说法:实际上,这样的孩子并非诅咒的产物,而是可治疗的先天缺陷。他介绍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新生儿手术数量较以前明显增多,先天性无肛、先天性小肠闭锁、先天性无肛、先天性环状胰腺致十二指肠梗阻、肥厚性幽门狭窄等各种问题也随之增多。印主任说,生一个孩子成本并不大,但是治疗一个孩子可能要花费很多,一个新生儿治疗成本较高的话,容易导致家庭对这个孩子的放弃。印其友一直反复强调,新生儿外科其实是一个良心工程,小儿外科医生一直考虑的就是如何减少孩子痛苦和减轻家庭负担,给这些孩子增加一个生存和康复的机会,这也是他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手术创新、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家庭医疗费用的初衷。 在几代小儿外科主任的带领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已经成为苏中、苏北地区小儿外科疾病的诊疗中心。主要开展新生儿外科、小儿普通外科、小儿肿瘤科、小儿泌尿外科等临床和科研工作,开展的新生儿先天性重症膈疝的修补术、先天性巨结肠的经肛门soave根治术等手术填补了南通多项小儿外科手术空白,手术诊治达到国内水平。倪丽斯 邵勇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