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好生命与灵魂的守护者——对话十大口碑医生之施炜 |
|
发布时间:2019-7-16 阅读:23782次 |
采访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施炜教授的时间几经推迟,在参加了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后已是下午四点半,四十分钟后他又将出差,记者见缝插针地采访了他。作为长三角北翼和沿海经济带龙头医院的新任行政主官、神经外科专家施炜的时间完全被医院管理、临床工作所占。然而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忙碌之后的疲倦烟消云散,步伐依旧矫健,黑边框眼镜背后的眼神依旧睿智。 22年,从江苏省第一批卫生拔尖人才到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从医学科技奖到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从实施一例例“皇冠上明珠”般的神经外科手术到摘取业内最高荣誉奖“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再到履新大型公立医院院长。施炜的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实而自信,让我们通过访谈了解这位2018年度医院“十佳口碑医生”,读懂他每一步背后的艰辛、收获与感悟。
记者:您是如何走上从医之路的? 施炜:我的母亲就是通大附院的一名医护人员,耳濡目染母亲如何对待病患、如何对待工作,顺理成章的,高考志愿我填报了医学院。作为南通医学院的免试推荐研究生,在1997年至1999年期间,我在通大附院大外科做了两年的轮值住院医生。记得我第一次走上手术台是为一位肠癌患者进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的手术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根本无法与共事的医生相比,这颇为挫败的第一次,给我敲了警钟。其实,青年人成长的道路需要面对不同的挫折甚至失败,而这些又都是每一位青年人生的必修课,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财富,因此我要感谢那些所经历挫折和失败!
记者:您怎么看待神经外科与其他专科的区别?从事神经外科,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施炜:神经外科手术常常被形容为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可见其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人的大脑是一个神秘的器官,而神经外科的医生所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类最关键、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迷之大脑。神经外科医生能触摸到人的大脑,治疗大脑上所出现的病症,我为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而感到自豪。从事神经外科,最大的挑战是不能容许犯一点错误,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
记者: 有哪些特殊的病例或者疑难杂症的成功治愈让您印象深刻? 施炜:这样的病例有太多了,从医这么多年,我有一个习惯一直保持着,每当遇到新的、特殊的、复杂的病例,我都会记载入笔记本,写下病人的病情、诊治的情况、我的判断与思考。现在已经有十多本笔记了,每每翻开它们,仍能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在临床工作上,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对治病这件事要求严苛,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我的学生,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在手术台上或者治疗过程中犯的任何一个错误,因为医生犯错代价太高,那是病人的性命。
记者:通大附院提倡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您是如何做的呢? 施炜:心在病人身上,这点最为重要。我还记得前不久的一天下午给一位患者完成脑干肿瘤切除的手术,当天正逢哈佛大学交流团来院学习,晚间正进行外事接待任务,病房打来电话说患者术后情况不太理想,我第一时间就赶回医院,患者的事,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当然我也有做的不够到位的地方,因为院部管理工作太繁多,与患者交流的时间较少,我现在也在努力的多给患者留时间,我明白对患者来说,医生的抚慰是一剂良药。我的压力与疲惫从不会展露在患者面前,不让我的情绪影响我的患者,让他们有坚强的信念战胜自己的疾病,这是我一直做着的。
记者:2013年您获得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奖青年奖,这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施炜:努力总是有回报的,those who turn back never reach the summit(回头的人永远到不了顶峰)繁忙的临床工作和枯燥的科研工作会压的医生喘不过气来,但我们必须坚持,坚持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记者: 作为医生,您觉得哪些修养是必须具备的? 施炜:现代外科之父裘法祖教授说过,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才能可以靠磨炼与努力达到,而品德则是来源于人之初的善根,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医。这也是考核通大附院年轻一代医生的最重要因素。
记者: 您有一段在伊犁的援疆经历,这对您产生了什么影响?有哪些收获? 施炜:在伊犁的一年半经历最主要的收获是提升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当时刚刚走上管理岗位,援疆虽然艰苦,但能迅速的锻炼和培养人。此外,也了解到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生活中,有着诗与远方。人生就是一段旅途,我们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但一定要学会欣赏途中的美好风景。
记者: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后,您如何分配您的时间? 施炜:现在的时间就是不够分配了,既要花去大部分的时间在医院日常事务管理中,又不能将临床工作扔下,只有牺牲自我休息的时间。常常是整个办公楼层最后一个关灯下班的,也没有双休日的概念,即使这样,还是时间不够用,别说将时间分配给家人了。
记者:请简单的介绍一下您积极参与倡导成立的“未来医学家沙龙”? 施炜:“未来医学家沙龙”不是职能部门,这只是给医院青年医生提供的交流的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创造你追我赶,相互比拼的良性的氛围,能者胜、庸者下,医院、患者、医生三方获益。
记者:未来几年,通大附院将在哪几个方面实现突破式发展? 施炜:最主要的是两个目标,一是在3-5年跻身顶级医院排行百强榜,这需要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一体两翼、强体健翼”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进一步改革医院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现代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度与执行力建设,持续推动医院内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态度及员工品格,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推进医院事业实现跨越发展。二是在医院规模与核心的内涵建设上,达到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成为长三角北翼和沿海经济带的医疗服务的高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