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江苏首例!帕金森患者的福音
发布时间:2024-11-25 阅读:1382次

  近日,通大附院神经疾病中心帕金森病联合诊疗团队,成功为植入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及方向性电极系统的帕金森病患者胡阿姨(化名),开启体内脑起搏器治疗,帮助其减轻病痛,重享幸福生活。
  
据公开资料显示,本次手术为全国首批、江苏首例全球最新款“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方向性电极系统”手术,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标志着通大附院帕金森病的精准治疗迈向新纪元,加速了国内脑起搏器个体化精准治疗的进程,患者“足不出苏”就能享有国际、安全优质、精准舒适的治疗选择和诊疗服务。
  
患者胡阿姨,今年75岁,8年前出现动作迟缓、右侧肢体不自主抖动等症状,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沈丽华、顾晓苏团队的专业检查后,被诊断为帕金森病,正式开始药物治疗。起初,胡阿姨的药物治疗效果不错,症状得到良好控制。然而近年来,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她的症状愈加严重:夜间多梦、翻身困难、腰背疼痛、便秘、言语含糊等等……帕金森病折磨着胡阿姨,也严重影响了全家的生活。
  为了帮助胡阿姨改善病情,由通大附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组成的帕金森病诊疗团队进行了会诊,为她作了详细检查及评估,认为她可以考虑通过脑起搏器手术改善现状。经过充分的了解与沟通,胡阿姨决定接受脑起搏器手术,并选择植入目前全球最新一代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及方向性电极系统。10月18日,神经外科沈剑虹教授团队成功为胡阿姨植入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及方向性电极系统。手术圆满完成,胡阿姨很快顺利出院,并定于近一个月左右后开机。


左一:神经外科主任沈剑虹

  11月11日,在开机仪式现场,专家团队通过手中的智能医生程控仪,开启了胡阿姨体内的脑起搏器治疗。沈剑虹教授查看脑起搏器感知并分析得出的与疾病症状相关的脑电信号和疾病数据,为胡阿姨“量身设置”适合她的治疗参数。在经过程控调整后,胡阿姨表示症状大大减轻,“迎来了第二次生命”。今后,胡阿姨可以通过自己的患者程控仪调整治疗参数、记录自己的症状事件,更智能、更便捷地管理自身的疾病。
  
“据流行病学数据统计,我国有超过400万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药物、手术和康复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当患者在经过规范化药物治疗后出现了明显的疗效下降或严重的症状波动,那么可以考虑通过脑起搏器手术这一外科治疗方式来提高生活质量。” 沈丽华主任表示。
  沈剑虹教授提出:“我院在2017年成立帕金森病多学科诊疗团队,并成功开展首例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去年获批‘全国帕金森病标准培育中心’,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团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为广大患者减轻病痛,全程服务。”


左三:神经外科主任沈剑虹;右三: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沈丽华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帕金森病诊疗团队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康复医学科和药学、护理部、营养科等多个学科组成,每年诊治大量帕金森病患者。团队自2017年开始开展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梅杰综合征、痉挛性斜颈、舞蹈症等疾病,对运动迟缓、震颤、步态障碍、异动症、肌张力障碍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同时开展肉毒毒素注射、经颅磁刺激治疗等康复措施减轻患者症状,编写了帕金森病患者合理用药日记本,指导治疗;定期开展疑难病例的多学科会诊和远程会诊,极大地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今年神经疾病中心的成立,更方便了帕金森病人的一体化、全流程治疗。
  (供稿: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