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首页 / 详细内容
 
眼科主任管怀进:患者明亮的眼睛,是对我最好的奖励
发布时间:2018-6-20 阅读:12591次

  12日早晨,踩着约定的时间,管怀进步履匆匆走进办公室。一排落地大书柜里,从泛黄的古代医学论集到最新的学界前沿书籍一应俱全。“作为临床医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几台手术,更重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为临床医生,管怀进做得足够出色:30年如一日站在手术台上,曾创下每小时14台手术、一天66台手术的最高纪录,至今已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4万余例。更重要的是,他矢志不渝地推动新技术应用,带动南通眼科技术水平、科研水平等在省内乃至全国遥遥领先。
  
1962年,管怀进出生在海安一个农民家庭。当时,村里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不少村民罹患眼疾得不到及时医治,最终导致失明。“要是我能治好他们的眼睛就好了。”怀揣梦想,1979年,管怀进考入当时的南通医学院医学专业,毕业后又考取国内眼科实力首屈一指的中山医科大学,攻读眼科学专业硕士。学成归来,他进入当时的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踏上了眼科领域研究的漫漫长路。
  
与一般的科研发明不同,医学研究需要大量的病理样本和长时间的跟踪调查,必须沉下心来,耐得寂寞。管怀进带领同事、学生建立了4个眼病流行病学调查基地,对5万余人进行了致盲眼病调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他从基因、分子角度开展眼病研究,厚积薄发,获得一系列科研奖项,其中“致盲性白内障的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临床研究”项目获得2017年度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在这一整整耗时10年的科研项目中,管怀进及其团队开创性地从微小单片囊膜、微量皮质和核中提取DNA等物质,进行个性化、精准检测,发现可通过控制环境、调控基因等手段,减少致盲性白内障发病率。这项研究不但填补我国眼科分子(遗传)流行病学领域的空白,更因其独创性,带动天津、重庆、哈尔滨等地多家医院推广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使我国眼病研究在多个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管怀进还研究发现,在手术中使用利多卡因、透明质酸酶等药物,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后发性白内障,药物联合新型人工晶体,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是一枚进口人工晶体需要2000-8000元,不少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常因承担不起费用而放弃手术。管怀进与有关企业合作研发了质优价廉的国产晶体,彻底打破人工晶体依赖进口的局面。如今,眼病患者只需花费80-500元,就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一花独放不是春。”管怀进深知,要在创新的道路上高歌猛进,需要更多人才加入,需要壮大眼科医护队伍。在做好临床手术和科学研究的前提下,他每年为医院培养眼科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生4名,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1名。同时,在他的推动和院方支持下,眼科从无到有,建起了800多平方米、各项科研仪器设备齐全的省内外一流的眼科研究所,吸引很多业内同行慕名而来。通过多年不懈努力,通大附院眼科实力大增,2007年成为全省眼科学中唯一重点学科,目前科技实力名列全国眼科第25位。
  
30年来,管怀进通过不断创新,拓展着眼病研究的高度和深度。“患者明亮有神的眼睛,是对我最好的奖励,我希望研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治好更多患者,将我国眼科学全面推向国际高端水平。”南通日报记者 陈可

  苏ICP备05033463号-2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938号